我国历代绘牡丹画家享名固多然创新者寥寥,今王绣所写牡丹敷色鲜艳层次透明尤为难得。
杨仁凯 中国书画鉴赏大家
赏读中国画家王绣的作品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因为我也是将花卉作为自己艺术主题来进行创作的,尽管我是用油画的表现方式,虽然造型与技法有不同,但是对自然、对美的感受是相通的。艺术家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将自然转化为心语和审美,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我在艺术家王绣的作品中深深地感受到。
拿吉 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
画家王绣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情怀,表达了东方艺术的形神雅致,她将牡丹赋予了人文精神。我喜欢她《国色浓香》那翡翠般迷人的色彩,别致清新,极具现代意识又具有东方之韵。她的艺术气韵长存,柔情永住。
安娜里娜 瑞典东亚艺术博物馆/艺术理论家
我喜欢王绣的牡丹绘画。她的作品以墨衬色,以远衬动,以静衬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面貌。她的作品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技术娴熟,笔墨清秀。然而成就“王绣牡丹”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在于她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态度,她对于艺术表现的审美倾向,更重要的理念在于她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所以我在她的作品中读到了阳光、享受到了灿烂,一种对生命的关爱和热情,她是当今最有魅力的女画家。
钱大礼 西冷五老之一/著名花鸟画家
王绣是将中西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花鸟画家,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她将绘画的写实与写意给出了新的图景,她是将雅与俗高度融合的优秀当代艺术家。
西方艺术注重视觉的实境,中国艺术注重笔墨的意境,她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读她的作品意如受之眼而游于心,澄怀忘虑,物我交融,得之于感悟,象与意统一,情与景统一,静动交融,热切感性,借物化境,达到了艺术的最佳境界。
莫马 泰国王子大学教授/当代画家
读画家王绣的作品让我想起著名美术史论家万青力先生对潘天寿艺术的研究时所论述的,王绣的绘画是空间视觉的呈现,图式的静态,凝聚了艺术家对自然与生活瞬间的景象和境像的追求,通过艺术的手段抒发艺术家的感情与思想;而自然与生活及人的思想感情又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运动的,以静止的空间视觉形象表达宇宙万物的律动,所以中国画意境的终极追求是“静”,是“静中有动”的辩证思想。
“王绣”在她所居之城家喻户晓,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是受到普遍人们尊敬与爱戴的艺术家,画家王绣首先是一位博物馆长,是古都洛阳的文博专家,她为文博考古工作细致严厉,有违科学、学术的问题丝毫“不大度”,不可通融,但她为人处事非常热情宽厚,纯朴大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勤奋创作,她的工作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处理文博日常工作兼绘画创作,接待全国各地到访的艺术家,所以她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知名度,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绝非偶然,和她相处过的朋友都为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艺术才能与人格修养是成就真正艺术家的条件,也就是我们常人所说的“画如其人”“德艺双馨”这句名言。
洛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当代画家
天下文化名人都有自己的品牌,文学一本书,戏剧一出戏,绘画名家也各有一绝;郑板桥画竹、金农画梅、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黄永玉画荷、王绣因画牡丹而独步画坛。王绣笔下的牡丹注重色调,尤其注重牡丹的整体的气势,色彩烈浓重,记述牡丹在春季、雨季、阳光等不同氛围、空间、情景中的变化和种种感受。自画牡丹第一人杨子华之后、历代画家都有牡丹名作传世,边鸾、黄荃、徐熙、徐崇嗣、王渊、钱选、沈周、恽南田,近现代有张大千、王雪涛、唐云等都以善画牡丹著称,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表现这些花枝叶瓣时,造型、笔墨色调都有不同的突破。因为牡丹好看不好画,画牡丹不易是花鸟画家们都明白知道的。但是在王绣笔下的牡丹可谓是当代第一,这不仅源于她生活在牡丹之都,更在于她对于牡丹之情,我称王绣是当代中国牡丹绘画之王后。
朱国才 原《美术报》总编/美术评论家
王绣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副主席。在洛阳画界,处于执牛耳、主骚坛的地位。十几年来,洛阳美术界整体水平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一大批中青年后备力量正以逼人的势态阔步前进,这自然毋庸喙辩地昭示着王绣倾注的心血和她扶掖后进的成绩,作为市美协主席,她的功劳当然不只局限于她本人取得的艺术成就。
王绣以一北国冰城的才女,只身南下,移家洛阳,于今近四十年矣。洛阳是华夏文明的诞生地,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时时滋润着她的艺术心灵。洛阳又是牡丹的故乡,牡丹为百花主,“秉王者之秀”,就其名字的谐音而言,难道王绣不与花王与洛阳有着令人难以索解的夙愿么?而王绣又秉艺术的天赋,以擅画牡丹而闻名中州。上天的垂爱,把她安排到洛阳,而洛阳牡丹有幸,因王绣而益发显示其妙曼的姿容,也就是说,王绣合当在洛阳成名。霍松林教授有诗:“牡丹端合洛阳栽”,是否也可以这样说:“王绣端合居洛阳”呢?
王绣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外,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占尽,逸韵清响,天籁自鸣,一个名人的诞生,诸多因素缺一不可,龙虎风云,天地遇合,岂徒然哉!
洛阳为王绣创造了艺术驰骋的天地,王绣也为洛阳人创造了生活的美韵,从她秉笔写牡丹开始,游心艺圃十年,她以艺术家独具的法眼,去观察体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去研究洛阳牡丹的生长规律,临花写生,得其神韵,然后以手中之笔,抒自然之情,绘生活之爱。在半生的艺术生涯中,她十分善于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寻找并强化符合自我的个性元素。生活中的美,无不是先从自己的认识开始的,习画、创造,无不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寄托。这期间,需要不断地开拓新意境,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艺术创作即是情感的劳动,又是心灵的创造,艺出自然,亦出心源,自然之美与画家心灵的交感,物象之美与心灵之美的碰撞,才能产生生活的美韵。
王绣以中国传统的笔墨形式,兼容西洋画的艺术手法,成功地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缘于深厚的素描功底和女性特有的柔媚,她笔下的牡丹作品构图空灵,色彩富丽,气韵生动,宛若天光。流光溢彩的画面上,或雀儿在枝头喳喳细语,或蝶儿在花间翩翩起飞,盎然的春意,孕育着勃勃生机。谢赫在绘声绘色画六法中首先提到的是“气韵生动”,而花鸟画真正达到气韵生动谈何容易。王绣确能以特有的灵性和悟性,赋予花鸟以勃勃生机,有势、活脱、灵动、蕴含生意,可谓得花木真魂真气,临风有神,悄然生姿,正如黄宾虹所言:“参乎造化,妙合自然”。
董高生 理论家/民俗学专家
下一主题:王绣心语 | 上一主题:香魁断记 |